C
联系我们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线卷退绕方向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线卷由一输送站以暂时连续的方式被进送,以形成一个线卷组,在该线卷组中,相邻线卷的正面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而且所述线卷的纵向轴线被排列成直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一个垂直线卷之纵向轴线的平面内旋转线卷的装置,而且每个旋转装置上都设置有一转轴。
为将在准备机械内形成的线卷通过一输送系统成组地输送至下游侧的精梳机内,应通过一个输送设备接收由准备机械排出的线卷并逐步将线卷编排成一个线卷组,同时使相邻线卷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这样的设备可参阅日本专利JP-52-25125,由准备机械进送的线卷通过一传送带沿垂直输送位置的方向排出并被编排成一个线卷组。接着,该线卷组通过一个在一导轨上导向的输送系统输送至各个精梳机。类似的装置已在DE-19720545.3中公开。
为能够在纺纱厂内根据当地的条件采用材料流,可使位于相邻两排上的精梳机偏移90°或180°后定位,以形成上述实施例中的线卷组。在这种情况下,当线卷以上述方式被输送后,线卷的端部将面向错误的方向,而且线度的位置上。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放置在精梳机上的线卷的退绕方向将面向与所需退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因此线卷也就不会位于所需的退绕方向上。
在日本专利JP-54-8184中公开的一种装置内,由准备机械排出的线卷被输送到一个与一转动及提升装置相连接的槽形板内。在该装置中,槽形板可被斜齿齿轮旋转,同时在一曲柄导槽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提升运动。只要线卷被捻转(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其相对水平方向转动90°),那么其就可以被输送系统的夹紧臂所接收。
本发明还提出由输送站进送的线卷通过一个位于转动装置内的接收装置沿垂直于其输送方向的方向逐步移动,所述线卷通过转动装置可在一个设置有线卷之纵向轴线°,接着线卷沿纵向轴线的方向移离接收装置区域。
本发明还可通过一种装置来实现,该装置设置有用于间歇性移动线卷的装置,上述线卷由输送站以一定间隔沿垂直输送方向的方向被输送,目的是形成一个线卷组,在该线卷组中,相邻线卷的正面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而且线卷的纵向轴线排列成一直线;该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旋转至少部分从线卷的位移区域内突出的装置,该旋转装置还设置有至少两个沿相反方向相对的接收装置。
为限定横向输送装置,以提供所需数量的线卷组并保持线卷组内线卷之间的侧向距离,本发明提出旋转装置的转轴与被完全推到接收装置上的线卷的正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线卷组内相邻线卷的正面之间距离的一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其目的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大体垂直对中的接收装置之转轴设置于线卷支承表面的外侧,目的是将线卷移动到一个输送位置上,在该输送位置上,线卷被输送装置移动到后面的用于形成线卷组的装置内,其中在线卷组内,相邻线卷正面之间的距离相同,而且线卷的纵向轴线设置于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当沿线卷离开输送站的输送方向来观看时,接收装置的转轴设置于一个区域的右外侧或左外侧,其中所述区域设置于(两个)线卷正面所在的垂直平面之间。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线卷接收装置将线卷输送至一输送位置上,然后再将线卷输送到一个用于形成线卷组的下游装置内。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本发明还要求保护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由输送站进送的线卷被一个旋转装置所接收并沿水平方向输送至一个下游侧的纵向输送机上,线卷在其水平移动过程中或恰好在其输送至纵向输送机上之前在设置有各个线卷之纵向轴线的平面内转动一个角度。
本发明还可由另外一种装置来实现,所述装置以可在一导向部件内水平移动的方式被固定,所述导向部件用于使线卷围绕一垂直的转轴转动,所述装置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由准备机械进送的线卷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与所述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目的是将接收到的线卷输送至一个位于下游侧并用于形成线卷组的装置。
所述装置设置有至少从其转轴向外突出的四个接收装置,接收装置中的至少两个沿一条直线排列。还可以用这种十字形的接收装置仅沿一个转动方向旋转所述装置的转轴,从而简化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因此,也就不再需要为再次接收由准备机械提供的下一线卷而执行翻转操作。在这种设置方式下,为防止线卷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滑动,还可以在接收装置上设置一个防滑层。
图1为纺纱厂的精梳部分的顶视图;图2为图1的放大侧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纺纱厂设置有精梳部分的另一实施例的顶视图;图5为图4的局部视图,在该图中设置有另一实施例;图6为处于准备机械输送区域内的精梳部分之局部顶视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8为图6所示之实施例的放大视图。
图1示出了设置有准备机械的纺纱厂之精梳部分,棉卷W(在本文中被称为线卷)在准备机械内形成。准备机械1设置有一给棉板2,成排的条筒K11和K12被输送到该给棉板上。从条筒内抽出的条子被输送到牵伸机构(未示出)并被拉伸成非织造物。这些非织造物被一个压一个地放置在给棉板2上并共同输送到卷取装置4(图2)内。在以这样的形式制成的织物6被输送到卷取装置4内之前,织物6通过轧光棍(未具体示出)导向。在卷取装置4上通过棉卷辊7和8形成的线向后推出。在上述的工艺流程中,织物6被切断,同时端部E本身位于线卷的外圆周上。在沿箭头方向的推出过程中,线的一部分。
定位于传送带14上的线卷W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逐步移动并组合成一个线的移动范围内,该移动桥20以悬挂在导轨21和22上的方式被导向。导轨21和22支承在横梁T的底面上。如图中的双箭头所示,移动桥20可沿导轨21和22沿两个方向挪动并可被一个动力源(未具体示出)所驱动,动力源的一部分可由一个如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所控制。
在精梳机的各个精梳头(通常为八个)上形成的条子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挪动到各个精梳机的牵伸机构(未示出)并接合成一个精梳条子,而精梳条子堆放在图示的条筒K内。条筒K在装满后被推出并通过手工操作或通过输送设备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向图示的下游机械,用于对其作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可根据对进料和出料的各种要求,将精梳机设置于图1所示的准备机械1上。这种设置方式将产生下述结果当线卷W被准备机械推出时,其退绕方向与下游侧其进一步移向精梳机K1至K5的方向相反。这一点具体如图2所示。被推入凹槽15内的线卷W之退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支承在凹槽24内的备用线卷RW需要一个逆时针的退绕方向。这一点可具体参照定位于工作位置AP上的线卷。因此,通过准备机械1进给的线°。这样就出现了转动站30,下面将参照图2和3对该转动站作出具体的说明。转动站30设置有一个支承并固定在地面上的机架32。一液压缸33被固定到机架32上,液压缸33的活塞部分34被固定到齿轮箱36上。一电机M通过凸缘装配到齿轮箱36上,该电机M在齿轮箱壳体36内驱动一个传动部分(未具体示出)。所述齿轮部分的驱动件通过扭力与轴38刚性连接,而轴38可转动地安装于管40内。管40通过扭力借助于凸缘刚性安装在齿轮箱的壳体36上并沿垂直方向在机架32上导向。两个朝向相反方向的接收装置41和42被固定到轴38的下端上。接收装置41和42也可被设置成一个具有防滑层的轴,从而使从各个接收装置接收来的线卷在转动过程中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上。从转动站30的中间轴线之侧面的距离b等于线卷组WG中两个相邻线卷之间的距离的一半。结果,使在转动过程中转动180°后到达虚线以如下方式定位距先前转动过的线的距离保持为a。
被准备机械1推出的线的箭头方向的逐步移动到达卷绕位置W1,而且管H在所述的逐步移动过程中通过其间隙DL在接收装置41的整个自由端上滑动。一旦到位(这一点可通过螺距的前移来控制),那么传送带14的间歇性移动就会中断。现在,液压缸33通过一个图示的控制设备S开始动作并将其活塞杆34沿垂直方向挪动一个预定的距离。齿轮箱壳体36和管40分别通过各个连接与轴38一起被提升。同时,接收装置41和42也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从而使接收装置41支撑在管H的内表面上。当线继续沿垂直方向挪动时,其将提升到脱离传送带14的位置上。当到达虚线所示的高度上时,电机M通过一控制单元S启动并在运转中的齿轮箱壳体36内驱动齿轮。结果,使轴38及接收装置41和42在一个水平面内转动,直到其转过180度的角度并使线上。一旦到达该位置上,那么电机M就会再次停止工作,而液压缸33将经过控制单元S开始工作。结果使活塞杆34再次向下移动,同时接收装置41也沿垂直方向向下移动。直到到达图3所示的位置上,而且线不再与管的内表面存在任何接触时,向下的移动才停止。当完成转动步骤后,对于下游的精梳机而言,线卷的端部就会位于正确的退绕方向上。此时,卷绕位置W1再次空出并准备继续接收下一个线将一个新的线上,那么该线卷W就会被一个卷绕部分逐步移动,直到这个新的线卷再次定位于卷绕位置W1上。这种渐进式移动的结果就是使先前转动过的线再次自由转动,目的是将一个下游侧的线。一旦整个线定位于接收装置的范围内,那么整组线卷就都能够被接收,从而继续移动到精梳机K4内。
本文中所述的装置允许线卷作简单而小心的转动,同时还直接包括线示出了设置有线卷RW的另一装置,该装置定位于相对从准备机械1中推向接收槽50的线°的位置上,而线卷RW反向定位于精梳机内。这种排成一行的机器还可由位于该处理阶段的上游和下游侧的各个机械设备构成。在图1中示出的相同部件在图4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样就不必对这些相同的部件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4仅示出了两个下游侧的精梳机K1和K2。但,实际上至少有六个精梳机位于准备机械的下游侧。为了可以给精梳机正确地提供线卷的退绕方向,设置了一个垂直的转轴52,通过该转轴52可使携带有线移动到一个输送位置US(以断开线表示)。这种摆动可由双箭头表示。
一旦与输送位置US相对的堆放位置在位于横向输送机12之下游侧的传送带14上是自由的,那么线(例如一个液压缸)输送至传送带14。可以在横向输送机12的传送带14区域内设置止动部件(未示出),目的是限制线卷的滚动路线,从而使其可靠地定位于传送带上。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线卷组WG放置在横向输送机12上,用于输送给移动桥20并用于输送至对线卷发出指令的下游侧精梳机。一旦该线(crane bridge)移走,那么就能够继续对进给到传送带14的线卷组WG进行逐步的输送,用于形成一个新的线卷组WG,具体如上所述。
图5示出了一个设备的局部剖视图。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线上。另外,与前一实施例相比,精梳机偏转180°并排列成直线,从而使卷绕步骤沿相反的方向在下游侧的精梳机内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与图4所示的技术方案相比,线回转,如双箭头所示。此外,退绕方向也是相反的。在该实施例中,将线卷输送到位于下游侧横向输送机12之传送带14上的操作也由销56来2完成,这一点如前一实施例所述。
图6示出了带有从准备机械1中推出的线卷W的另一实施例,其中线所示的实施例不同,凹槽50被不可拆卸地连接。一横向输送设备12平行并邻近凹槽50设置,同时该输送设备还设置有一传送带14,目的是为一下游输送系统(未示出)提供一个线卷组WG(如上所述)。
转动站60包括一个支撑在地面上的机架72。导轨70在其两侧与机架72的上端相连接,导轨70沿垂直横向输送机12的输送方向和准备机械的排出方向延伸。滑架68的轮69沿所述的导轨72移动。实际上,线卷的转动装置可旋转地固定于所述的滑架上。滑架68与一个移动装置相连接,而该移动装置又与机架相连接,为简明起见,在图中未具体示出。所述移动装置可包括一个液压缸,例如该液压缸即可作用于机架72上,又可以作用在滑架68上,目的是完成由双箭头表示的水平移动。
该转动装置包含一个液压缸65,液压缸65可转动地固定在滑架68上(见双箭头)。液压缸65的转动可通过一个图示的驱动装置66来实现,该驱动装置66固定于上述的滑架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液压缸设置有一个活塞杆62,在图中,活塞杆62被表示成一个转轴,线卷W可围绕该转轴转动。
控制单元S通过传感器S2获知在输送位置(以虚线示出)上已经没有线卷W′存在。线升高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其不再支承在凹槽50上。此后,滑架68和接收装置63被一移动部件(未示出)移动到位置B。接着,旋转驱动装置66及被可转动固定的液压缸65将使线°(见双箭头)。然后,线降低,直到其支承在传送带14上。接下来,传感器S2将这一些信息传送到控制单元S。一旦完成该处理步骤,那么控制单元将向驱动装置75发出一个信号,驱动装置75将使偏转皮带轮77及传送带14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直到新线卷被各个卷绕部分所移动,而且传感器S2再次发出传送带上的接收位置再次空出的信息。为了可以监视在传送带上的精确卷绕操作,还可设为其它传感器(未示出)。在新线卷经传送带的移动过程中,接收装置63再次处于空闲状态,从而使其沿相反的转动方向回转。一旦传感器S1发出一个新线内的信息,那么接收装置63可通过滑架68从位置(B)再次移动到位置A。这样,就能重新开始上述的过程。一旦整个线卷组WG都位于横向输送机12上,那么这组线卷就可被输送系统(未示出)所接收。
图8的实施例与图6的实施例相对应,而且仅有三个附加的接收装置63a、63b和63c固定在转轴上。在线上之后,该装置允许省去转轴的其它反向移动,但转轴的这种反向移动在图6的装置内是必须的。其它的移动顺序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1.一种用于改变线)之退绕方向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线)以暂时连续的方式被进送,目的是形成一个线卷组(WG),在该线卷组中,相邻线卷(W)的正面侧具有相同的距离(a),而且所述线卷(W)的纵向轴线(LA)被排列成一直线,其特征是通过输送站(1)进送的线卷在一个设置有线卷(W)之纵向轴线(LA)的平面内转动,此后,所述线卷沿其纵向轴线(LA)的方向逐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由输送站(1)进送的线卷(W)借助于转动装置(30)之接收装置(41,42)沿垂直于其输送方向逐步移动,线卷可借助于该转动装置(30)在设置线卷(W)之纵向轴线°,此后,线卷沿其纵向轴线(LA)的方向从接收装置(42)的区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线)在垂直其纵向轴线(LA)的转动过程之前和之后被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线)被一个穿过转动装置(30)的输送设备(14)提离转动操作的流程,并在转动过程完成之后,线)被再次放置在输送设备(14)上。
5.一种用于在一个垂直线卷(W)之纵向轴线的平面内转动线卷(W)的装置,所述装置(30)设置有一转轴(DA),其特征是为沿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间歇性地移动线卷(W),设置了装置(12);用于旋转至少部分突入线卷位移区域内的线)和至少两个沿相反的方向面对的接收装置(41,42),其中线卷(W)以一定的间隔被输送站(1)进送,目的是形成一个线卷组(WG),在该线卷组中,相邻线卷的正面侧具有相同的距离(a),且线卷的纵向轴线(LA)沿一直线的装置,其特征是用于间歇性移动线卷(W)的装置设置有一个可控驱动传送带(14)。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之一的装置,其特征是转动装置(30)的转轴(DA)与被完全推到接收装置(41)上的线)之正面侧的最小距离(b)等于所述线卷组(WG)内相邻线卷的正面侧之间的距离(a)的一半。
11.一种用于在一个垂直于线卷(W)之纵向轴线(LA)的平面内旋转一线卷(W)的装置,该装置设置有一个可转动固定的接收装置,在该接收装置上,由输送站进送的线卷被推出,其特征是接收装置(50)的大致垂直对中之转轴(52,58)设置于线卷(W)的支承表面外部,目的是将线卷移动到一个输送位置(US)上,线卷从该输送位置上被输送装置(56)进送到一个用于形成一个线卷组(WG)的下游装置,在所述的线卷组内,相邻线卷的正面侧具有相同的距离(a),而且其纵向轴线(LA)排列成一直线的装置,其特征是当沿自输送站输送线卷之方向观看时,所述接收装置(50)的转轴(52,58)布置在该区域的右外侧或左外侧,所述区域设置于线卷正面侧所在的垂直平面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被输送站(1)进送的线卷(W)由一个转动装置(60)所接收,并沿水平方向将线卷移动到一个下游侧的纵向输送机(12)上,同时在线卷水平移动过程中或恰在线)之前,所述线卷(W)在一平面内转动一个角度,其中各个线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线卷(W)在转动过程之前或之后沿垂直方向移动。
15.依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线.一种用于在一个垂直于线卷(W)之纵向轴线(LA)的水平面内旋转线卷(W)的装置,该装置包含设置有一沿垂直方向对中的转轴(62)的装置(60),其特征是所述装置(60)以可沿水平方向在一导向部件(70,72)内移动的方式被固定,而且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接收装置(63),该接收装置(63)用于接收被一输送站(1)以间隔输送的线)固定连接;还设置有装置(14,77),该装置(14,77)用于接收被装置(60)所接收并旋转过的线卷(W),并间歇性移动这些线卷,目的是形成一个线卷组(WG),所述装置(14,77)设置有一受控驱动装置(75),目的是由被装置(60)进送的线卷(W)形成一个线卷组(WG),在所述线卷组(WG)内,相邻线卷的正面侧具有相同的距离(a),且线卷的纵向轴线(LA)被排列成一直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将线°,而且用于形成线)之纵向大致与输送站(1)的输送方向平行。
18.依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60)设置有至少四个从转轴(62)向外突出的接收装置(63,63a,63b,63c),而且接收装置(63,63a,63b,63c)中的每至少两个排列成一直线之一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收装置设置有一防滑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线)之退绕方向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线)以暂时连续的方式被进送,目的是形成一个线卷组(WG),在该线卷组中,相邻线卷(W)的正面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a),而且所述线卷(W)的纵向轴线(LA)被排列成直线。实际上,还需要相对精梳机组设置用于形成线卷(W)的准备机械,而且使精梳机以如下方式工作:通过准备机械被进送的线卷其退绕方向位于被推出的退绕方向上,而不是要求其位于下游的精梳机方向上。因此,需要旋转线°),同时卷绕组部分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本发明提出:由输送站(1)进送的线卷(W)垂直于转动装置(30)之接收装置(41,42)的输送方向逐步移动,线)在一个设置线卷(W)之纵向轴线(LA)的平面内旋转,此后,线卷沿其纵向轴线(LA)的方向移离接收装置(42)的区域。
包括有一个用来安装在容器上的含阀附件的分配装置和带有该分配装置的包装的制作方法
1. 压力容器及管道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2. 压力容器及管道循环塑性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3. 过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4. 过程及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